传送门: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页/高考语文/语文综合/2023年贵州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3年贵州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收藏
参考人数0
人气0

包含试题

8

考试总分

151

及格分

0

考试时长

不限时长

做题模式

练习模式

考试说明

文档版领取/解疑答惑/问题反馈/加群互助/所有免费...... 微信:weixue2026
所需费用 免费考试 / 原价 ¥ / 每位考生可考次数不限
考试说明
本考试暂无特别说明,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
试卷组成
材料题 含 3 题
材料题 含 3 题
材料题 含 1 题
填空题 含 1 题 ( 共60分 )
考试时间
参加考试无限制,随到随考
  • 填空题
    1.com/yks-img/2024-07-06/clip_image002.png_18-35-36.jpg" />文字,完成各题。
    随着中国考古学的飞速发展,考古资料得以大量积累,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体系基本建立,多学科合作日益深入,各种专题研究广泛展开。“考古写史”在中国已经取得巨大成就,获得诸多具有突破性和填补空白意义的成绩,中国考古学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尤其是在上古史构建方面展现了广阔前景。
    从考古发现来看,考古学提供了传统历史学不可想象的新发现、新材科,呈现出不同时期的古代物质文化面貌、古人日常生产生活状态以及各地的文明化进程等,如不同区域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聚落遗址、大型公共建筑、大型墓葬、水利设施、手工业作坊,以及象征王权、神权、军权和复杂礼制出现的精美玉器、陶器、漆器、象牙器等。
    从重构上古史体系角度看,20世纪70—80年代,夏鼐、苏秉琦等系统地构建了新石器与夏商周三代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时空框架体系。苏秉琦在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基础上提出“满天星斗”“多元一体”和“古国一方国帝国”等关于中国上古史的历史叙述体系。严文明提出“重瓣花朵”模式,在承认多区域文化共存的文化多元性的同时,强调中原文化区“联系各文化区的核心作用”。张光直认为各地区文化多元发展并通过彼此之间的密切交流而形成一个“中国相互作用圈”。
    从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到殷墟考古学文化、周代考古学文化,考古学不仅展现了不同于传统文献记载的这一时期文化、科技、礼制等众多方面从发展到成熟的历史脉络,而且填补了诸多传统历史学的空白,如四川的三星堆——金沙文化、江西的吴城文化、两周时期的曾国与中山国历史,等等。
    这些成果证明考古学完全有能力担当重写中国上古史的重任,并且已经初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上古史叙述与解释体系,超越了传统的具有传说性质的三皇五帝体系和存在争议的夏商周三代古史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学界一直存在着“证经补史”的传统史学思路,试图将考古学文化体系纳入三皇五帝的古史框架体系之中,似乎中国考古学如果没有发现并证明三皇五帝与夏商周,就没有价值和意义,但研究实践告诉我们:这种传统治史思路影响了中国考古学的视野和思维方式,限制了考古学在重构中国上古史中的作用。比如,考古发现与研究显示,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在东亚地区的文明形成与发展中占据了关键性地位,奠定了中国独特的礼乐文化传统的基础,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世界性的标志意义,尽管二里头遗址是否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夏都所在地,在学术界仍有争议。我们对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应该开展扎实的田野工作并展开全方位的考古学研究与阐释,而不是将主要目标集中于它是否是文献记载中的“夏”,并为此争论不休。
    (摘编自徐良高《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考古学者对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更侧重发掘能体现古代物质文化面貌的大型遗址。
    B. 考古发现可以为有文献记载 历史提供参考、印证和补充,让历史的内涵更丰富。
    C. 考古证明,“证经补史”的传统史学思路,很难为中国上古史提供叙述与解释体系。
    D. 二里头遗址是否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夏都无关紧要,紧要的是开展更为扎实的研究。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宗明义,然后从不同角度论述中国考古学能担当重写中国上古史的重任。
    B. 文章在展开论述时,注重将传统历史学作为参照,用以凸显考古学的独特价值。
    C. 第二段和第四段列举诸多考古发现,是为了证明考古学具有延伸历史轴线的功能。
    D. 第三段介绍多种学术观点,展示了考古学在上古史体系构建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一项是(   )
    A. 出土 精美玉器、陶器、漆器、象牙器等,能为其所属时期的文明化进程提供佐证。
    B. 中国考古学的众多研究成果证明,“三皇五帝”只是神话传说,而非实有其人。
    C. 在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中,已经发现了有关中华文明礼乐文化的信息。
    D. “考古写史”立足于考古发现,与以文献为本位的“证经补史”研究路径不同。
  • 填空题
    4.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叶片婆娑的簌簌声以及谷物幼苗根部发出的轻响,都属于植物被动发出的声音,而并非是它们在通过声波交换信息。
    B. 当金合欢树被长颈鹿啃食时,它既会分泌出毒素进行自我防卫,也能够通过施放气体向邻近的其他树木发出警告。
    C. 树木凭借流动的空气可以做到早期的预警,但是这种预警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气味“语言”一般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D. 森林中的独行侠由于失去了与其他植物进行沟通的能力,无法意识到步步逼近的灾难,因而终将沦为昆虫的大餐。
    5.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杜登德语辞典》将“语言”定义为“一种人类自我表达的能力”并不全面,其实树木也可以通过特定的语言进行沟通。
    B. 下面的发现可以作为证明第一段中心观点的材料:当昆虫啃噬橡树时,橡树为了自救会把苦涩且具有毒性的单宁酸导入树皮与叶子中。
    C. 第二段中的“多嘴”以及第三段中的“听到”,这两处使用的引号有表示特殊含义的作用,这种用法与第一段中的“语言”具有明显的不同。
    D. 作者在介绍禾本科草类的科学实验和地下真菌网络时,都使用了打比方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使本文的内容更准确、更科学,也更具说服力。
    6. 与野生植物不同,人工载培的植物要经常喷洒农药,这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
  • 填空题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写南国的风物时,用了“那一块一块的稻田”“那一堆一堆的房屋”等,语言的节奏感符合火车行进时的动态感。
    B. 作者认为车过潭江的部分是“新宁铁路中的一段最美丽的工程”,既在于这里风景的优美,更在于工程体现了机械的诗意。
    C. 作者认为如果只把“月夜” “花朝” “青山”一类的东西当作写诗的材料,其实是不懂诗,依据是这些材料本身缺乏生命力。
    D. “诗应该给人以创造的喜悦,诗应该散布生命”是作者对诗的认识,也是他认为机械具有诗意的一个重要前提。
    8. 本文在写“机械的诗”时写到工人,请简要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9. 这篇随笔的最后段跳转到作者在上海的生活见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填空题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席薪枕块,文中指居丧时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以表示悲伤哀苦之意。
    B. 何怨,怨恨什么。“多歧路,今安在”中“安在”表示在哪里,两者结构相同。
    C. 蔽,有涵盖、概括之义。文中“一言以蔽之”意思是用一句话来概括《诗经》。
    D. 逆,意为揣度、预料。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的“逆”意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尧卿从小聪明懂事,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虽然年幼,但忧伤悲痛如同成年人。见到母亲则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强忍哀痛,唯恐让母亲伤心。
    B. 周尧卿为人简朴持重,不喜计较,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他会郑重地以礼相待,让对方产生羞愧之心;虽然俸禄不多,但周济宗族朋友,直到用完为止。
    C. 周尧卿为学注重独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传注,而以通达文义为目的,他认为解释《诗经》的《传》《笺》各有得失,学习时应当加以分辨。
    D. 周尧卿学问品行俱佳,得到当世名臣范仲淹和欧阳修嘉许。范仲淹曾举荐他,但未及任用,他就去世了;欧阳修为他的墓碑撰文,对他褒扬有加。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2)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
  • 填空题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 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 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 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 美景。
    15. 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 填空题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记载,齐王接受邹忌的意见,广开言路。一开始有很多人进谏,以至“填空下划线标记_____”;过了几个月后,则“填空下划线标记填空下划线标记____”。
    (2)鲍照曾以“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表达内心愤懑,李白《行路难》中的两句诗“ 填空下划线标记___,填空下划线标记____”,描写相近动作,抒写近似心情。
    (3)花和雪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物象,古代诗人常常以雪喻花,或以花喻雪,比如“ 填空下划线标记_____,填空下划线标记_____”。
  • 填空题
    17. 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   )
    A. 干打雷不下雨  B. 又吃鱼又嫌腥
    C. 前怕狼后怕虎    D. 首尾不能兼顾
    18.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
    19. 请在横线处仿照上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
    20. 三位教师的讲解各有不同,请任选二人,分别作出评论。要求每条评论不超过25个字,句子简洁流畅。
    21. 星球小学邀请你给学生讲解成语。请从下列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第三位教师的讲解方法,拟出讲解要点。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卧薪尝胆    庖丁解牛      一鼓作气
  • 填空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53481

暂无任何记录

为学

为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