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村景”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图示意该模式中“产、村、景”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完成下面小题。
1. 该模式发展的基础是(______)
A. 人口规模
B. 基础设施
C. 生产水平
D. 资源禀赋
2. “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______)
A. 乡村旅游开发
B. 生态环境建设
C. 农副产品加工
D. 电子商务推广
3. 该模式的特色在于(______)
A. 推动城镇服务业逐渐向周边传统村落转移
B. 促进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C. 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融合
D. 协调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均衡发展
答案1.
D______ 2. A______ 3. C
解析
1题详解
据材料,“产村景”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依托乡村的资源禀赋,以乡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实现乡村振兴。由此可知,该模式发展的基础是资源禀赋,D正确,人口规模、基础设施、生产水平不是其发展的基础,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读图可知,“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乡村营造乡土景观、提供空间资源,协调乡村产业结构,提供特色景观资源,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故“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乡村旅游开发,实现“产、村、景”各要素融合,从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A正确;生态环境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只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BC错误;电子商务推广仅仅是一种宣传手段及农产品等销售模式的增加,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该模式的特色在于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融合,C正确;推动城镇服务业逐渐向周边传统村落转移、促进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属于传统的发展模式特征,AB错误;该发展模式强调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不完全是均衡发展,D错误。故选C。
点睛“产—景—村”融合是以农业、农村及农民为基本依托,通过新技术、新平台及新模式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和农村流动,强调由乡村产业、乡村景观等若干乡村空间基本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作用的生产生活要素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是乡村空间的基本构成要素。
浙江嘉兴水果市场创办于1992年,21世纪初随着上海部分水果批发市场的迁入,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已成为长三角地区交易规模最大的果品集散中心。近年来,嘉兴积极拓展进口水果市场,打造世界水果交易中心。图示意嘉兴交通运输布局。完成下面小题。
4. 21世纪初上海部分水果批发市场迁入嘉兴的原因是(______)
①产业附加值低②运输成本较高③城市规划调整④市场竞争激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嘉兴作为长三角地区交易规模最大的果品集散中心,其优势是(______)
①交通便利②市场广阔③资金雄厚④信息通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嘉兴打造世界水果交易中心应重点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A. 大量引进外资,扩大产业规模
B. 扩大种植面积,丰富水果种类
C. 对接水果产地,降低市场价格
D. 提升物流能级,注重品牌建设
答案4.
B______ 5. A______ 6. D
解析
4题详解
21世纪初上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附加值低的产业转移到周边地区,①③正确;上海与嘉兴的运输成本变化较小,②错误;市场竞争激烈对其有影响,但不是21世纪初上海部分水果批发市场迁入嘉兴的主要原因,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5题详解
嘉兴地理位置优越,水果市场的位置辐射覆盖了浙江全省及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山东、上海等省市,成为果品走进长三角市场的输送节点,市场广阔,②正确;由图可知,嘉兴位于交通线路交汇处,交通便利,①正确;嘉兴与上海相比,上海资金、信息更具优势,③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6题详解
水果保鲜要求较高,嘉兴打造世界水果交易中心应重点采取提升物流能级,提升交通运输效率,保障水果的新鲜度,并注重建设自己的品牌,D正确;大量引进外资,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难以发展提升,A错误;嘉兴地处亚热带,不可能丰富更多的水果品种,B错误;对接水果产地,降低市场价格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C错误。故答案选D。
点睛嘉兴水果市场创办于1992年,是一家起步较早、专业性较强,集果品批发、包装、加工、运输、配送为一体的大型水果批发市场。经过十多年的精心培育,市场得到迅猛发展,全国南北水果云集市场,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鲜果货源,辐射覆盖浙江全省及江苏、安徽、江西、福建、上海等省市,年交易额20亿元以上,交易量60多万吨,是华东地区水果集散中心市场之一。
由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加持的智慧交通“大脑”正助力重庆市交通管理部门打通城市交通“肠梗阻”。图示意重庆市城区局部街景。完成下面小题。
7. 架设在高楼层的高空人行天桥数量和分布是重庆智慧交通“大脑”掌握的重要信息。重庆城区高空人行天桥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 地势起伏大
B. 高层建筑多
C. 河网密度大
D. 地面车流多
8. 支撑重庆智慧交通“大脑”运行
关键数据包括(______)
①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数据
②居民出行时空动态数据
③不同路段的即时车流量和人流量
④物流企业数量和规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 为缓解重庆市交通堵点压力,下列应用智慧交通“大脑”可实时做到的是(______)
A. 分析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预测交通出行人数
B. 分析居民出行的习惯和频率,优化居民出行方式
C. 分析过江通道的数量和交通量,给出车辆通行建议
D. 分析多层立交桥的通行出错率,合理布置交通指示牌
答案7.
A______ 8. A______ 9. C
解析
7题详解
重庆为山城,地势起伏大,线路落差大,高空人行天桥多,可以完善的行人交通系统,改善市民及游客的出行环境,减少人车争道,A正确;大城市高层建筑都比较多,并不是重庆城市所特有的的特点,B错误;河网密度大、地面车流多可以修建立交桥,与高空人行天桥多无关,CD错误。故答案选A。
8题详解
支撑这个智慧大脑运行的,有3类关键数据。一类是公交、地铁、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等静态数据,一类是人们的出行分布动态数据;还有一类是实时的流量数据,即不同路段、交叉口、枢纽点在不同时间的车流或人流通行情况,①②③正确;物流车辆在城市交通车辆中占比较小,获取物流企业数量和规模相关数据对研究城市交通意义不大,④错误。①②③正确,故答案选A。
9题详解
出行人数与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无关,A错误;居民出行的习惯和频率不能用智慧交通“大脑”实时做到,B错误;利用智慧交通“大脑”可实时得到过江通道的数量和交通量,实时的给出车辆通行建议,可以减轻交通拥堵,C正确;多层立交桥的通行出错率,合理布置交通指示牌,可以减少通行的出错率,并不能做到实时缓解交通堵点压力,D错误。故答案选C。
点睛重庆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靠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大山脉,坡地较多,有“山城”之称。总的地势是东南部、东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
藏色岗日位于羌塘高原(青藏高原主体)中北部。表示意2006~2015年藏色岗日不同朝向冰川数量和面积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冰川朝向
2006年
2015年
数量(条)
面积(km2)
数量(条)
面积(km2)
西北
18
22.3
19
21.9
北
12
13.4
12
12.9
东北
13
89.6
13
87.9
东
12
64.5
13
63.6
东南
5
9.4
5
9.1
南
5
72.9
5
72.2
西南
6
8.0
6
8.2
西
11
22.0
11
21.8
10. 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2006~2015年期间,该区(______)
A. 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南朝向小,平均面积较大
B. 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北朝向小,平均面积较小
C
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南朝向大,平均面积较小
D. 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北朝向大,平均面积较大
11. 与其他朝向相比,西南朝向冰川面积增加,原因可能是(______)
A. 受全球变暖影响较小
B.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C. 山地植被覆盖率较高
D. 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12. 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该区冰川整体上(______)
A. 保持稳定不变
B. 处于退缩状态
C. 正向山麓延伸
D. 处于扩张状态
答案10.
C______ 11. D______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2006年北朝向冰川面积为13.4km2,南朝向冰川面积为72.9km2,2015年北朝向冰川面积为12.9km2,南朝向冰川面积为72.2km2,北朝向冰川较小,南朝向冰川较大,AB错误;从退缩率来看,北朝向退缩率为3.7%,南朝向退缩率为0.9%,北朝向退缩率更大,C正确,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西南朝向与其他朝向受全球变暖影响较为接近,A排除;此处位于羌塘高原,人类活动较少,且冰川增加与山地植被覆盖并无直接关联,BC错误;受西风影响,西南方向降水可能增多,冰川面积增加,D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从各个朝向来看,除了西南朝向冰川增加外,其他朝向冰川面积均呈缩小趋势,说明冰川整体上呈现退缩态势,冰川向山上退缩,B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B。
点睛羌塘高原在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及冈底斯山脉环抱之中(为青藏高原里的羌塘盆地),包括几乎整个那曲地区及阿里地区东北部。这片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全新世以来气候旱化,湖泊退缩现象十分明显。湖盆周围湖成平原广布,山麓堆积发达。湖泊大多为咸水湖和盐湖,淡水湖极少。
图示意我国四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测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点各月平均气压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3. 甲、乙、丙、丁四个站点分别位于(______)
A. 海口、武汉、乌鲁木齐、拉萨
B. 武汉、海口、拉萨、乌鲁木齐
C. 乌鲁木齐、武汉、拉萨、海口
D. 武汉、乌鲁木齐、海口、拉萨
14. 丙地气压夏季高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①夏季热,气流辐合②夏季热,气流辐散③冬季冷,气流辐合④冬季冷,气流辐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5. 影响四地气压年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有(______)
①地理纬度②天气状况③海拔高度④海陆性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3.
C______ 14. B______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496933